1、住所预防对策
影响住所安全性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。
外部因素包括:房屋场址、房屋结构类型、房屋抗震措施、房屋疏散通道、房屋周边环境、房屋附近的避难场所等,无论是自建房还是购买商品房,都要考虑好这些对地震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。
内部因素包括:房屋装修、高大家具和电器的固定与否、住所室内家具物品布局、室内安全点或安全区评估等。
2、居家应急准备
住所预防对策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,居家应急准备则是为震时避险行动创造条件。居家应急准备包括:
物品准备:饮用水、应急食品、药品、急救用品、防护用品、呼救用具、逃生用具、小工具、收音机、照明、电池、纸张、铅笔、身份证复印件、信息卡、带导航罗盘功能的手机或平板设备等;
预案准备:设计撤离路线、躲避位置(安全点或安全区)、不同时间不同成员在家时的避险任务分工、走散后的联络方式、贵重物品和重要文件的保护保管措施等;
家庭避震演练:重点是熟练掌握撤离和躲避动作、熟悉水电气的关闭操作、熟悉应急预案内容、熟悉家庭防震应急物品的存放位置。所有家庭成员包括被照顾者都应参加应急演练,以便加强相互间的配合。
3、震时紧急避险
震时避险行动是非常复杂的事情,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。
对于平时避震演练过的家庭,一切都可按照演练操作做。
对于毫无准备的家庭,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,可得出一些行动原则和主要做法:
一要保持头脑清醒,不要盲目跳楼外逃。调查表明,震后伤亡原因主要有:直接被砸压埋压、跳楼、撤离不当、重返危房、抢救护理不当。盲目跳楼伤亡率是很高的。
二要迅速确定是躲避还是撤离。小震不用跑,大震难跑动。一次大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倒屋塌通常只有十几秒的时间,必须考虑到楼层高度、脚下颠簸状态下自己的行动能力和楼道人流状况才可选择撤离。对于平房或某些一、二层楼房,快速外逃是有效的紧急避险措施;楼层高些的住户,应当选择就近躲避,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。
三是如何躲避。首先应第一时间关闭煤气、火源、电器电源并打开房门,然后迅速选择家中安全点或安全区躲避。
首选的方案是避开门窗躲到坚固的桌子等家具下躲避坠落物,趴下或蹲下,尽量降低身体重心,并抓牢桌子等家具腿,防止身体位移;其次是躲在承重墙脚、框架结构小开间、容易形成三角区的有支撑能力的坚固家具旁,脸朝下趴着或蜷曲身体蹲下,用手臂或软垫枕头等护住头部,还应抓住支撑物或身边牢固物体以防身体位移。
四是地震停止后撤离时,千万不能使用电梯,以防断电被困,而必须走安全通道;在撤离的过程中,必须用软垫、枕头、金属脸盆等护住头部,以防各种坠落物伤人。撤到室外后应转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带,至少应撤到建筑物一半高度的距离以外,保持秩序,不要堵塞交通道路,并应降低身体重心,注意躲避空中坠落物。
如果已经离开屋内,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回屋取东西。因为第一次地震后,接着往往会发生余震,而余震的叠加破坏效应往往对建筑物危害更大。
各种场合下的避震
国内外地震伤亡情况分析表明,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主要来自四个方面:
(1)房屋倒塌砸压;
(2)室内悬挂物掉落砸击;
(3)外逃时被倒塌的建筑附属物、装饰物等砸压;
(4)外逃时踩踏事故。
据此,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避震。
1、教室避震
如果正在教室时发生了地震,不要惊慌失措,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。靠近门的同学应迅速打开教室门,全体同学要尽快躲到课桌下,抓牢桌腿以防位移;不靠窗和墙的同学也可蹲在课桌旁,头要低于桌面,用书包或手臂护住头部,抓牢桌腿;平时演练过的一楼教室的班级,可快速列队有序撤到室外,撤离时应护住头部。
2、公共场所避震
不要慌乱,不要拥向出口,要避开人流,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。
在影剧院、体育馆等处: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;注意避开吊灯、电扇等悬挂物;用手臂或包等保护头部;等地震过后,听从工作人员指挥,有组织地撤离。
在商场、书店、展览馆、地铁等处:选择结实的柜台、商品(如低矮家具等)或柱子旁、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,用手臂或其他东西护头,尽量固定住身体;避开玻璃门窗、玻璃橱窗或柜台;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、易碎品的货架;避开广告牌、吊灯等悬挂物。
3、电梯中避震
地震时如果正在运行的电梯中,若是有自我保护装置的电梯,则会自动停梯来确保安全;若是不带这一功能的电梯,就同一时间迅速按下所有楼层按键以求停梯逃生。
若地震时被困电梯内,应保持膝盖弯曲,并将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,呈直线,还应尽量将自己与电梯固定(如电梯有扶手,最好紧握扶手),等待救援。千万不要自己试图打开电梯,因为在电梯内的乘客难以判断自己的位置,更无法预测是否会发生坠梯,如果盲目打开电梯,将十分危险。
特别提醒:在地震或火灾时绝不能使用电梯作为逃生工具。
4、行车或停车场避震
驾驶人员:减速停车,将车停至空旷地带,快速下车。
注意避开桥梁和隧道:地震时不要进入长桥、隧道,立交桥等处,如已进入则要尽快离开。如前方路面下陷或发生其他危险,车辆要及时停下,车内乘员应快速下车,寻找附近安全空旷的地方避难。
如在停车场遇到地震,而周围又是高楼林立,需立即下车,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或卧倒,这样当建筑物倒塌的时候,坠落的较大物体会先压到车上,减少直接撞击人身的几率,两辆车之间的空隙可以成为救命的空间,增加存活机会。
乘客:车辆若仍在行驶中,车内站立乘客应迅速蹲下并让自己尽量固定,坐在座位上的乘客要俯身并用手臂护住头部,座位上有安全带的乘客则应首先系好安全带。
5、户外避震
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:蹲下或趴下,以防摔倒;不要乱跑,要避开人多的地方;用手臂或包等保护头部。
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:高楼、有玻璃幕墙的建筑、高烟囱、水塔、过街桥、立交桥等。避开建筑物的距离为其一半高度之外。
避开危险物、高耸物或悬挂物:变压器、高压线、电线杆、路灯、广告牌等。
6、野外避震
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:避开山脚、陡崖,以防山崩、滚石、泥石流等;避开陡峭的山坡、山崖,以防地裂、滑坡等。
迅速离开河边、水坝或闸桥:防止地震时河岸坍塌,堤坝垮塌。
躲避山崩、滑坡:遇到山崩、滑坡,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,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;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,或蹲在地沟、坎下,要注意保护好头部。
7、震时遇次生灾害的处置
次生灾害常常伴随地震而来,如果遇到火灾、燃气或毒气泄漏时可按照以下方法避险:
遇到火灾时:应趴在地上,用湿毛巾捂住口、鼻,匍匐前行,逆风而进,向安全地带转移。
燃气泄漏时:用湿毛巾护住口、鼻,严防明火或电火花,设法向安全地带迅速转移。
毒气泄漏时:用湿毛巾捂住口、鼻,不要向顺风方向前进,而应绕到上风方向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