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预测尤其是短临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。困难主要有三点:一是孕震过程的复杂性(机理难度),不同地区不同条件、规模宏大的地下岩层破裂错动和超长孕震时间都无法模拟试验;二是震源深部的不可入性(技术难度),只能依靠地面观测资料对地球内部状况进行推测;三是强震事件的小概率性、非频繁性(科学实践与积累的难度),同一地区强震再次发生相隔时间可达几百至几千年,无法进行重复检验。
当前地震预测的能力可概括为:地震预测有一定的科学进展;科学进展与实现地震预报的科学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;预报水平还很低,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。表现在,未能预报的强震不时袭击人类,而所预测的地震却迟迟不来。
现有的预报只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局性的,只是现象性(经验性)的而非本质性的。在地震预报方面人类面临着长期持久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。
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
总结起来,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是: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,在某些有利条件下,对某种类型的地震,有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。
在成功预报的案例中,著名的案例有: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.3级地震,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;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.3级地震;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.5级地震等。
近年来我国地震部门对云南、新疆、甘肃、广西等地多次破坏性地震均做出了有一定实效的短期预报。
据统计,我国地震预测年度预测效能平均为22%(最低年份为4%,最高为43%),短临预测共取得20次左右较成功的震例,接近同期监测区内5级以上地震的10%。
地震谣传的特点
(1)预报的震级很大或很精确,预报的发震时间、地点很具体,有时还伴有形象生动的震后景象描述;
(2)号称是某某专家或国外权威的预报意见;
(3)非政府传达的地震消息;
(4)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消息。
怎样识别地震谣传?
(1)学习地震知识,消除恐震心理;
(2)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,认识到国外不做地震短临预报研究,地震学家更不会预报他国地震;
(3)要明确认识到,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,短期预报后的区域48小时临震预报也在市、县(区)政府,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信息,故此从消息来源就可以识别是否属于谣传。